一路走好 香港资深艺人设灵遗孀哭成泪人,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
一个香港资深艺人突然离世,让人震惊的并非他的突然辞世,而是他倒在了刚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第二天。
一个香港资深艺人突然离世,让人震惊的并非他的突然辞世,而是他倒在了刚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第二天。
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猝死,而是一个敲响的警钟:健康管理不过是一句空话,拼搏的日子里,我们忽略了最关键的东西。
可让人意外的是,手术后到现在整整15年过去了,他的血管不仅没再堵过,身体状态也比同龄人好得多。身边朋友都说他像换了一个人,精神头十足,连爬山都不喘。这么多年,他到底怎么做到的?
“她明明做了支架手术,怎么还会猝死?”在某家门诊室外,一位中年男子的声音哽咽而愤怒。他的妻子,52岁,三个月前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,几天前却在夜晚突发心梗离世。
这得从心脏支架说起。支架是个"金属网",撑开了堵塞的血管,但身体会把它当成"异物"。为了不让这个"异物"表面形成血栓,就需要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。
2023年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》把话挑明:只要术后管理做到位,15年后仍有近八成患者活着,平均还能多活4.7年。
傍晚的小区凉亭里,66岁的王大爷靠着椅背,一脸深思。在他身边,不远处的几位老友正小声议论着:“听说医院以后要慢慢不做心脏支架了?做完人就废了啊!”
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》显示,中国每年接受支架手术的患者已超过100万人次,且呈逐年增长趋势。尤其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,成为该手术的主力人群。
很多人做完支架后,以为血管通了,一身轻松。过不了几个月,心口又闷、气又短、腿又没劲,还纳闷“怎么又犯了”?支架并不等于修好了心脏,它只解决“眼前的堵”,没解决“背后的因”。
傍晚的小区花园里,62岁的李大爷一脸忧虑。“听说以后医院要停止做心脏支架了?”这几天,身边不少朋友议论着一个热议话题。李大爷的老友刚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,但恢复后却宁可呆家里,也不敢多活动。
一旦心脏里被“架”上了支架,那就不再是“修好了就万事大吉”的事。支架不是护身符,它只是为心脏争取了一口喘息的机会。很多人术后精神头一恢复,就觉得自己“满血复活”,结果没两年又进医院。这不是支架的问题,是人自己不长记性。
做了心脏支架手术,说明你的心脏曾经“亮红灯”。这不是一场战斗的终点,而是另一场持久战的起点。很多人以为装了支架就万事大吉,恢复如初,结果几年后症状又卷土重来,甚至更严重。医生反复提醒,做了支架手术不是终结,而是重新开始。
03年,61岁的周建平是江苏一所大学的历史教授,教学认真,备课一坐就是一整天。学生们都说他讲课有劲头,可他自己却常常忙到连饭都顾不上吃。早上图省事,只喝一杯浓茶,午饭随便吃点盒饭,晚上回家就喜欢做几个下酒菜,配上两杯黄酒,说是放松一下。他爱重口味,偏咸偏油的菜
张广明今年55岁,是一名货车司机,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送货。性格憨厚实在,但进入中年后,身体逐渐吃不消。因为常年跑夜车,他作息紊乱,经常彻夜开车到凌晨才休息。为提神,张广明习惯了浓咖啡加烟,有时还依靠功能饮料撑精神。饮食更是随意,不是路边油腻的快餐,就是泡面凑合
不是“手术不成功”,而是“你这可能又堵了”。很多人以为,支架一放,从此就能高枕无忧,心梗、胸闷、心慌这些事儿就与自己无关了。可现实往往不是这么乐观。
“支架撑住的,是血管,撑不住的,是生活方式。”这句话,是一位心内科医生在门诊中最常说的一句感叹。冠心病,并非一次手术就能终结的战斗,而是长期博弈的慢性疾病。